第9章 县城摆摊
A+ A-

  晚上,吃完晚饭后,才八点钟,老丈人一家就纷纷回屋做睡觉的准备。

  农村晚上的娱乐活动很少,大多数人家都是吃完晚饭后就在院子里说说话,稍微消消食,然后就准备回屋睡觉,基本上九点村子就暗了一大半。

  林正阳和李素华还没有睡,屋里点着油灯,借着油灯的微光在敷药。

  经过两天的吃药敷药,李素华的腿已经消肿不少,加上有医院的夹板固定,受伤的腿可以稍微移动,晚上睡觉也不会疼醒了。

  “你觉得我趁着这段时间到县城试着卖米糕咋样?”林正阳顺口说道。

  话音刚落下,李素华脸色一变,声音中带着疑惑说道:“不行吧,这可是投机倒把,被逮住了是要坐牢的!”

  林正阳当即解释道:“不过摆个小摊儿卖点小吃点心而已,算什么投机倒把?”

  “我姐说了,由于大批知青返城,但是城里没有多少岗位安置他们,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国家已经逐渐允许待业知青到街上摆摊了。”

  “而且我也问过了,投机倒把案件一般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处理,只有情节严重和重大投机倒把案件才会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像这种摆摊行为,顶多就是被工商行政部门没收所得,不太会坐牢。”

  李素华犹豫了一下,问道:“所以今天你才跟阿妈学做米糕,一开始就有这么个想法了?”

  林正阳点点,这是他目前最快想到的办法。

  “真能挣到钱?”

  “只要做的不是那么难吃应该能赚到钱。”

  林正阳可是经历过这个时代,只要能舍得面子去摆摊卖东西,怎么都能赚钱。

  能赚钱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因为政策,这个时期很少有人了解政策,不敢明目张胆的摆地摊,所以就没有竞争对手。

  其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明显提高,可支配的金钱增多,而有了钱,消费自然就上来,市场开始兴盛。

  在有市场还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这要是还赚不到钱,那可真就是自己的原因了。

  林正阳继续说道:“我已经决定不考大学了,但也不想像我阿爸阿妈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日子,或许能进厂当工人,却不是我想走的路。”

  前世他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务农了两三年后在二姐林若华的帮助下进了县里的水泥厂保卫科,成为一名警卫。

  他就在保卫科里一直干到了水泥厂90年代末的股份制改革,国营水泥厂被私人承包,然后就下岗失业了。

  之后的人生就是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中,想做生意没本钱,自己也没有什么技能,唯一就会一点农活,就回到老家承包一些土地,种一些果树,成为一名果农。

  上辈子李素华去世后,他也就放弃了种果树,重新回到城里生活,找了小区看大门的活,苟活着。

  李素华本来听着丈夫聊起摆摊的事,冷不丁的从丈夫口中知道了他已经决定不打考大学了。

  她赶紧问道:“什么是决定不考大学?”

  李素华还不知道林正阳已经跟哥哥们说了不考大学的事。

  林正阳知道这件事到底是要跟她说的,于是就趁着今天早晚上说了出来。

  “不考了,我已经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说明我注定和大学没有缘分。”林正阳正视道。

  除了说自己的想法,他随后又解释了政策规定,已婚者不能参加高考报名。

  李素华听完林正阳的解释后,眼睛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

  看得林正阳赶紧把媳妇搂在怀里安慰起来。

  “别哭,别哭,又不是说一定要上大学,留在家里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可是你都努力了这么久,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难道你想让我跟你离婚参加高考?傻丫头!”

  李素华摆摆头,才不希望跟林正阳离婚呢,不过既然丈夫已经有了决定,她只能支持,“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夫妻俩睡前的谈话适时的结束,林正阳吹灭油灯,两人相拥睡去。

  ……

  第二天早上,老丈人一家早早的出去干农活。

  林正阳昨天已经跟丈母娘说好,借家里的五十斤旧米去做米糕。

  他没有跟丈母娘说去摆摊的事,只是说他们陆村有人要办喜事,听林正阳说会做米糕,味道还不错,于是就向他定了50斤米糕。

  丈母娘还是比较疼惜女婿,同意女婿借米的事。

  林正阳早早的就开始用石磨把大米给磨出来,然后开始蒸米糕。

  像是蒸笼和保温的炉子昨天他已经准备完毕,包装米糕的纸袋也糊好,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天是第一天出摊,而且也还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量,林正阳手忙脚乱的,好在这一切他已经提前准备,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了。

  昨天他在村里问过了,今天有牛车要上县城,已经和人家说好,载一程。

  林正阳坐在牛车上,行驶在乡间的泥土路,看着道路两边还未播种的土地,虽然显得荒凉,但更多的是一种空旷,呼吸着大自然最清新的空气,他此刻的心情非常好。

  尽管现在的他穷得地掉,兜里仅有五毛钱,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前世,他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心中带着遗憾,就像一根刺长在心里,甚至在家务农的那几年过得是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

  即使后来他渐渐走了出来,但是每当夜深人静,对自己没有把握住改变人生机会而无比悔恨,那种情绪侵蚀着他的心。

  现在的他已经做到了忘却和释然,不再处于自我矛盾中。

  上午十一点,林正阳终于到了县城,不过他却没有到城区中心,而是去到了位于县城偏郊的水泥厂门口。

  林正阳所在的鸣山县,县城虽然人多,但毕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对于个体经济暂时不是很能接受。

  但林正阳不会直接在城区卖米糕的,那里虽然人多,但也容易引起注意。

  但是县水泥厂这边人也多,地处的位置却属于县郊,整个厂子白天班有七八百名工人上班。

  县水泥厂这会儿生产效益还是非常好,生产的水泥供不应求,已经是三班倒的状况,而且水泥厂的工人都是正式工,每个月工资都至少有二十几块钱,是能消费的起三毛钱一斤的米糕。

  前世他作为水泥厂保卫科当了近二十年的警卫,可以说是非常熟悉水泥厂的一切,知道水泥厂这个时候新的职工食堂还没有建好,旧食堂容纳不下这么多工人。

  部分工人们中午下班要么是回家吃饭,要么是白天带饭上班。

  所以中午时刻在水泥厂门口的位置,绝对是摆地摊的风水宝地。

  林正阳就在水泥厂路对面找了个显眼的位置,这个位置水泥厂的警卫管不到,不怕被赶。

  不过厂门口也只有他林正阳一个人摆摊,独门生意。

  在摆弄好炉子,把米糕蒸热后,就静待顾客到来。

  十二点后,水泥厂中午下班的电铃声响起,林正阳知道工人开始陆续走出大门。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